在中国的乳品行业,蒙牛可谓是个奇迹。
蒙牛从零开始,一路追赶对手,仅仅用了五年时间,就站在了中国乳品行业的巅峰。要知道乳品行业是个传统行业,业界大佬众多,蒙牛能够击败诸多对手,真的是个奇迹。
2003年,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对牛根生的颁奖词是“他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速度”。这句话是对蒙牛发展速度的最高赞赏、最高礼敬。
蒙牛的成功当然与牛根生的雄才大略有关系,但也与蒙牛背后的一家公司大力支持有关系。
这家公司名字叫做“利乐”,我们喝的盒装牛奶,那个盒子就是它们家的产品之一。这个牛奶盒子又叫做“利乐砖”,因为它的外形确实像块砖头。
是不是像块砖头不重要,关键是几乎全世界所有的液态奶生产商都使用了“利乐砖”来做包装。而且一旦使用,就基本上是终身使用,轻易不会改变包装了。
利乐公司究竟有何“魔法”,能够让所有的液态奶生产商心甘情愿的长期使用它们家的“利乐砖”?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在支持?
不卖包装设备,卖耗材!
利乐早年是一个卖包装设备的公司,它的商业模式就是不靠卖设备赚钱,它把这个设备送给生产乳液、果汁、凉茶的公司,让它们免费使用。它靠包装材料、靠耗材去赚钱。
利乐为什么成长到今天这样的规模?为什么它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企业?就是因为它不仅仅是送设备,靠耗材赚钱,更重要的是它有一整套的方法去推动它的企业,推动它的下游企业大规模的使用耗材。
这个模式里面,一个最大的软肋、最大的风险点就是你把设备送给了下游厂家,下游厂家的销量一旦没有上来,耗材的使用量会非常小。一旦耗材的使用量非常小,对于这个免费送设备的免费商业模式,就是一个天灾。这注定企业就会亏损。
一套“不务正业”的系统!
而利乐公司区别于其它公司的是它是顶尖高手中的顶尖高手,源自于它有一套系统,让这些企业把它的耗材使用量提高到历史性的高度。
蒙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其实它本质是给利乐跑的;三鹿跑出了很快的速度,甚至为了企业的发展,放了三聚氰氨,其实最终还是利乐受益。
这一切的行为,就源自于利乐的一套商业模式的系统,它不仅仅免费的让厂家使用包装设备,靠耗材赚钱,更重要的是它这套系统。利乐专门有一套不务正业的系统来推动它的下游企业大量使用耗材。
中国乳业为什么在过去几年里迎来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就源自于利乐这套不务正业的系统。
利乐帮助中国乳业公司制定市场营销规划,蒙牛那句广告语: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其实这个广告语的风格是利乐的风格,因为利乐在15年前中国人都还在喝豆浆的时候进入中国,当时它定了一个目标:10年以后让中国人要从喝豆浆的民族改成喝牛奶的民族。今天,它已经慢慢实现了这一点。
中国乳业公司的分销渠道网络是利乐公司协助谈判和建立的;中国乳业公司的零售终端是利乐公司把它世界级的管理方案拿过来的。更重要的,中国乳业公司的人员培训都是由利乐公司去完成的。在中国乳业公司早期的发展过程当中,最大的推手、最大的动力源泉就是利乐公司。
所以,利乐公司不仅不是在卖包装设备,甚至也不是在卖包装的耗材,而是在卖赚钱的能力!
这就是利乐公司最可怕的地方。它超越了传统的眼光,用不务正业的这种系统推动了中国乳业的快速发展,使利乐的包装耗材使用量呈现几何级数的爆炸性的增长。
利乐在中国的产能每年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现在大概是400亿包。中国的牛奶公司每做一包牛奶,需要给奶农3毛到4毛钱,需要给利乐2毛到3毛钱,以均价2毛5来算,400亿包的产能,就是一家一年100亿的公司。
而一家100亿的公司,多数人却并不了解它,但多数人每一天都在跟它亲密接触,这就是做企业的最高境界。这就是优秀商业模式的力量。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营销和商业模式的不同。营销讲究的是销售,商业模式讲究的是控制。
营销研究的是客户,商业模式研究的是资源。所以,营销反映出来的就是一个字“卖”,商业模式反映出来的也是一个字“送”。
营销依靠销售产生盈利,是劳动性收入,也就是说,今天推广了就有收入,今天不推广,就没有收入。
商业模式依靠控制资源产生盈利,是自动性收入,一次布局,长期都有自动收益。
利乐公司的商业模式完全说明了这个道理,它们通过免费送牛奶生产设备控制了牛奶生产商,使牛奶生产商必须长期购买“利乐砖”,利乐公司根本不需要去推销“利乐砖”,由此产生了长期、自动的收入。
并且,为了让牛奶公司大量使用“利乐砖”,利乐公司还培养牛奶公司的的管理能力、营销能力,一句话就是培养牛奶公司的赚钱能力。牛奶公司赚钱能力越强,“利乐砖”的使用量就越大,利乐公司也就越赚钱,而且是自动赚钱。
所以,我们的创业者,要想让自己的企业超常规发展,一定要花大功夫研究商业模式。一旦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就可以笑傲江湖,坐看风云。
老左先生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为大家分享战略营销和商业模式。